2020年8月17日星期一

3D打印機掃描功能、打印速度&打印精度


  現在某些高端型號的入門機開始具備3D掃描功能,可以對實物3D列印進行掃描並生成3D建模文件,通過這逆向工程個文件就可以再復制一個同樣的產品。
  而3D掃描分為接觸和非接觸式,前者是用傳統的測量點接觸物體搜集空間信息,精度和成本都很高,而且速度奇慢;後者主要使用激光、低頻聲波等進行間接掃描,速度快但精度一般,一般需要多次掃描進行數據校正。
  現時打印機中內置的一般是激光掃描裝置。被掃描物體放在可旋轉的平台上,掃描器發出激光平面打在掃描物產品設計公司體上,接收器根據反射回來光線計算除物體的空間點數據。
  不過遺憾的是,即使是萬元級打印機自帶的掃描功能,基本都處在不可用的狀態。掃描功能的限制很多,會讓光線散射不正常的物質特性,幾乎都會影響掃描效果,物體高度太低、顏色太深、顏色種類太多、表面太光滑、凹坑太復雜、內部深度樣品模型太大等都會影響最終效果。
  用它來掃描簡單的幾何體當然不成問題,但想用它來掃描復雜的手辦,甚至高達模型之類的話,那就基本無望了……
  另外,多增加3D掃描功能的機型,一般會比原生機型貴3、4000元,這裝逼成本太高,故並不建議購買帶3D掃描功能的衍生型號。
  打印速度&打印精度
  終於說到3D打印機最核心的部分了。3D打印的速度遠比正常人想像中的慢,不過也很好理解:每一層的打印厚度在0。1-0。4mm(擠出的是0。1mm寬的原料絲),那打印1cm高的產品就得打印超過25-100層了……
  其打印耗時和打印精度/層厚成正比,而且因為原料出絲速度固定,它們的打印耗時很容易計算。作為參考,以精度(層厚)0。3mm的時候,打印一個4克重的空心表殼就需要30分鐘了。如果打印的是一個手掌大的手辦,而且它還有100多克重的話,打印耗時就要突破12小時了囧。
  實際打印樣品
  打印精度方面,很多人都以為3D打印機的成品可以作為最終產品,但這只針對光固化成型的CNC模型打印機,其余3種打印機的產品更像是毛坯,如果對外形和精度要求高的話,成品本身還是經過再次打磨。

  而更可悲的是,成本最低的熔積成型打印機,在每一層之間有明顯的接合痕跡,俗稱“台階效應”,導致其表面相當粗糙。看到入門級熔積成型打印機的作品之後,或許很多用戶都會有一定的心理落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