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7日星期一
3D食物打印機都能打印出哪些美食呢?
到目前為止,可以成功打印出30多種不同的食品,主要有樣品模型六大類:糖果(巧克力、杏仁糖、口香糖、軟糖、果凍); 烘焙食品(餅干、蛋糕、甜點);零食產品(薯片、可口的小吃);水果和蔬菜產品(各種水果逆向工程泥、水果汁、蔬菜水果果凍或凝膠);肉制品(不同的醬和肉類品);奶制品(奶酪或酸奶)。
3D巧克力打印機目前是所有3D食物打印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最先開發出的3D食物打印機便是3D巧克力打印機,美國和中國都有開發了相關的產品。
披薩這種“打鹵馕”是中西方都喜愛的一種美食,今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決定投資12。5萬美元授權一家廠商研發可以打印披薩的3D打印機,以改善宇航員的膳食水平。
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第一層先將粉末糊和成面團,其被打印在熾熱的鐵板上,這樣就可以立即對比薩的底層進行燒烤;然後與油混合後的蕃茄糊粉加在披薩面餅之上;最後再加上一層蛋白質,這樣一張3D打印的披薩就出爐了。
糖果是小孩的最愛,3D食物打印機也能圓了孩子棒棒糖的夢3D列印想。
美國的一家3D打印在2014年推出的糖果打印機,可以支持單色或是彩色糖果的打印。它不僅能夠打印出多種形狀的糖果,還支持巧克力、香草、薄荷、櫻桃、酸蘋果和西瓜口味,相當豐富。
一款名為“ChefJet Pro”的3D打印機是首款投入商業生產的3D食品打印機,它的外形像一台烤箱。在內部托盤上放有一層層的干糖,然後打印機的噴頭會噴出水,溶化部分干糖並進行塑形和雕刻,接著這些糖會變硬,就像碗中的糖受潮後變硬一樣,還可以選擇在水中加入色素,這樣就可以打印出彩色的糖果。
3D食物打印技術的前世今生
說起3D食物打印機的前世今生,那就不得不提起3D打產品設計公司印技術。
最早的3D打印機是在1986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明的,自此,3D打印技術經過快速的發展,被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2011年,3D打印技術的應用擴展到食品加工領域。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台3D巧克力打印機,這是3D食物打印機的雛形。之後,西班牙的一家創業開發出名為Foo逆向工程dini的3D食品打印機,才正式完善3D食物打印機的功能。
中國在3D食物打印技術方面,也是奮起直追。有一個家生產了一種專業無門檻的巧克力3D打印機,可以讓每一個人成為巧克力3D打印美3D列印食家。接下來,他們還會開發以糖粉和面糊為原料的3D食物打印機,讓3D食物打印機真正成為“21世紀的微波爐”。
如何把美食打印出來
要了解3D美食是如何被打印出來,就需要了解3D食物打印機的運行原理。很多人可能就會問,3D食物打印機是不是很復雜,這可是高新科技啊。
其實,3D食物打印機的原理是基於3D打印技術的,只不過是把原料換為食材,再對3D打印機改造成適合食物烹飪。
3D食物打印機是在3D打印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快速成型的食品制造設備。設備包括食品3D打印系統、操作控制平台和食物膠囊三大部分。
將可食用的打印材料放入食物膠囊裡,再將食譜輸入機器,按開啟鍵,噴頭就會通過熔聚成型技術,按照預先設計的造型將樣品模型食材層層疊加的方式“打印”出來。
3D食物打印機不僅可以個性化的改變食物的形狀,改CNC模型良食品品質,還可以自由搭配、均衡營養。
3D食物打印機是如何操作的呢?首先,將生的或熟的、新鮮的或冰凍的食物絞碎、混合、濃縮成漿,灌裝到打印機食材儲存罐中。就像彩色打印機的墨盒,只不過這裡面儲存的可不是墨汁,而是上述食材的濃漿;然後,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通過控制面板設計具有個性的造型或者從預存的數據庫中挑選自己喜歡的造型,按下啟動鍵,機器便按照程序控制噴頭層層噴射“打印”出美食來。
3D打印機掃描功能、打印速度&打印精度
現在某些高端型號的入門機開始具備3D掃描功能,可以對實物3D列印進行掃描並生成3D建模文件,通過這逆向工程個文件就可以再復制一個同樣的產品。
而3D掃描分為接觸和非接觸式,前者是用傳統的測量點接觸物體搜集空間信息,精度和成本都很高,而且速度奇慢;後者主要使用激光、低頻聲波等進行間接掃描,速度快但精度一般,一般需要多次掃描進行數據校正。
現時打印機中內置的一般是激光掃描裝置。被掃描物體放在可旋轉的平台上,掃描器發出激光平面打在掃描物產品設計公司體上,接收器根據反射回來光線計算除物體的空間點數據。
不過遺憾的是,即使是萬元級打印機自帶的掃描功能,基本都處在不可用的狀態。掃描功能的限制很多,會讓光線散射不正常的物質特性,幾乎都會影響掃描效果,物體高度太低、顏色太深、顏色種類太多、表面太光滑、凹坑太復雜、內部深度樣品模型太大等都會影響最終效果。
用它來掃描簡單的幾何體當然不成問題,但想用它來掃描復雜的手辦,甚至高達模型之類的話,那就基本無望了……
另外,多增加3D掃描功能的機型,一般會比原生機型貴3、4000元,這裝逼成本太高,故並不建議購買帶3D掃描功能的衍生型號。
打印速度&打印精度
終於說到3D打印機最核心的部分了。3D打印的速度遠比正常人想像中的慢,不過也很好理解:每一層的打印厚度在0。1-0。4mm(擠出的是0。1mm寬的原料絲),那打印1cm高的產品就得打印超過25-100層了……
其打印耗時和打印精度/層厚成正比,而且因為原料出絲速度固定,它們的打印耗時很容易計算。作為參考,以精度(層厚)0。3mm的時候,打印一個4克重的空心表殼就需要30分鐘了。如果打印的是一個手掌大的手辦,而且它還有100多克重的話,打印耗時就要突破12小時了囧。
實際打印樣品
打印精度方面,很多人都以為3D打印機的成品可以作為最終產品,但這只針對光固化成型的CNC模型打印機,其余3種打印機的產品更像是毛坯,如果對外形和精度要求高的話,成品本身還是經過再次打磨。
而更可悲的是,成本最低的熔積成型打印機,在每一層之間有明顯的接合痕跡,俗稱“台階效應”,導致其表面相當粗糙。看到入門級熔積成型打印機的作品之後,或許很多用戶都會有一定的心理落差。
3D打印機實際可用度&限制
雖然3D打印逆向工程的薄層堆疊原理,可以應對很多復雜的內部結構,但這個也帶來了相應的限制:
橫向強度不足:無論是哪種原理的打印機,它們都是縱向的薄層堆疊,所以橫向強度會遠低於縱向;
下小上大的物體需要額外的支撐機構:受重力影響,3D打印也不可能打印出懸空的物體,故需要在懸空物體下方額外打印支架或框架;
要打印出多種顏色的產品,只能中途變換原料或分開打印的形式進行;
熔積成型的打印機只能打印出塑料成品,而且成品的硬度有限,只有粉末粘接和激光燒結能打印出陶瓷、金屬等真正具有工業用途的用品;
精度和速度的矛盾:薄層堆疊的薄層越薄,所需的層數和時間就越長,只能通過多噴頭同時工作等方式提高速度。
3D列印3D打印機還是個新興產品,雖然熔積成型打印機原理相對簡單,但不同品牌和產品線之間的水較深,購買前需要對常用參數有簡單的了解。對於熔積成型打印機,其實可以選的余地不產品設計公司多,萬元以下基本都是單打印頭設樣品模型計,同時支持ABS和PLA原料。
打印尺寸,尺寸越大自然價格越高,而萬元級打印機的打印尺寸一般在20*20*20cm以下;而精度上,萬元以下的3D打印機基本都可達到0。1mm層厚,打印速度(出絲速度)在0。2-0。5mCNC模型m/s之間。
過濾器市場潛力無限
中國的過濾器市場遠遠還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無塵室檢測,展望未來,各大制造商的機遇無限。今天我們就以空氣淨化過濾器來分析一下中國過濾器市場的前景。
一、在目前中國的空氣過濾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以細微的玻璃纖維作為過濾介質的設備,但是越來越多的生產商也開始考慮高效的膜濾器,並且開始投入生產。多數的有經驗的人認為,在高效空氣過濾的應用中,不久之後的將來膜濾器將會逐漸取代玻璃纖維過濾器。
二、空氣淨化過濾器中的耐高溫過濾器的未來發展將會更加快。目前,金屬纖維和陶瓷纖維的過濾器已經得到了很的應用,玻璃纖維復合無機膜能濾網製造商夠加強纖維的性能,使得濾袋具有更強的耐高溫性,即使在高達500度的溫度下仍可使袋型濾網用。這種情況下,耐高溫過濾器在熱電工程、煤氣化系統和垃圾焚燒系統都將有一個很好的市場發展空間。
三、全球化是空氣過濾器發展的必然趨勢。顯而易見的是,在發展中國家,過濾器的購買增長率比發達國家要更快。之後的幾年要如何刺激過濾器市場快速發展?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大量新建過濾器生產工廠;2、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同樣有助於市場的發展;3、全球範圍內對環境保護的日益提倡和高度重視。
結合以上的這三個觀點,我們已經能夠充分地意識到中國的空氣淨化過濾器市場還有多麼大的發展空間,希望各大過濾器制造商們能把握時機,為我們提供越來越多的優質設備。
订阅:
博文 (Atom)